实验室简介

语言与文化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作者:吕士良    编辑:江静    审签:戴玉刚     校审: 戴玉刚  何向真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3日    

实验室前身为香港六和合资料1986年成立的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2012年获批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7年通过教育部信息领域评估,2022年更名为语言与文化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总体定位:

实验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注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计算分析各民族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引领国内民族信息处理技术按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质量发展,防范新形势下民族宗教领域的风险隐患,确保民族语言文字关键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保障国家语言文化安全,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将实验室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高地,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1)引领国家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服务国家语言安全战略

研究各民族语言文字本体知识库构建、多语言协同表示及跨语言知识迁移基础理论,聚焦知识图谱融合、多语言机器翻译、跨语言信息检索等核心技术,建立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大模型,抵制国外反华势力渗透,助力数字边疆建设。

2)创新民族语言多模态研究,开创中华民族语言认同新范式

研究民族语言的声学、生理和认知多模态特征,探究语言产生机制、调制方式以及感知过程,揭示各民族语言融合的演化进程,推动中华文明数字化多模态传播体系建设。

3)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计算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献和史诗等文化遗产,运用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多文种经典文献数据库,分析中华民族语言和优秀文化接触、演变、融合的特征,助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实验室扎根西部,为民族信息技术进步奋斗38年。在国家支持下实验室以国有优质藏文软件抵制国外劣质藏文软件,编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维护国家信息化权益;研制世界上第一个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软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并写入中国人权白皮书;开创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多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处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