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团委、学生会:
香港六和合资料“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在学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下,竞赛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本心、科创育人本质、群众参与本色,在优化科研创新氛围、培养科学研究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精神,校团委决定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香港六和合资料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1月至2025年4月
二、活动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团委、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校学生会
承办单位:医学部
四、推进步骤
(一)组织宣传阶段(2025年1月中上旬)
1.召开第十二届“挑战杯”香港六和合资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香港六和合资料“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修订案)》等赛事指导性文件。
2.发布校赛通知和有关文件,通过团学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关注深度参与竞赛。
(二)院(部)赛组织阶段(2025年1月中旬—3月末)
1.各学院(部)团委及相关单位在校赛文件的基础上,按照“挑战杯”竞赛群众性、客观性、交流性改革方向,发布院(部)赛通知、章程,面向本单位师生届次化实体办赛,院(部)赛展示不作具体要求。办赛情况作为总结表彰、年终考核工作重要指标。
2.各学院(部)团委及相关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专家举办指导宣讲、培训讲座、训练营、答辩等系列辅助活动,制作原创性科技创新宣传产品,扩大学生受益面,深化育人实效。
3.各学院(部)团委及相关单位需通盘考虑单位实际、校赛要求,细化过程设计,确保院(部)赛、校赛原则性要求基本贯通一致,评比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并择优推荐作品参加校赛。
(三)校赛组织阶段(2025年4月初)
1.竞赛面向全体本科生(含预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仅限一、二年级;按硕士研究生参赛)等在校学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3类,分类别评审;作品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外语等,请同时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每个单位最多限报30件作品,且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1/2;本届竞赛承办单位、上届竞赛“挑战杯”“优胜杯”获奖单位可多报送1件作品。其他要求以竞赛章程为准。
2.经过院(部)赛遴选,各学院(部)团委及相关单位在2025年3月31日前将作品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两份(附件1)、竞赛作品(含实物、专利等有关材料)、院(部)级赛事组织评分表(附件2)、作品登记表(附件3)报送至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西北新村校区民和体育场医学部团委办公室106),电子版材料以“单位名称+挑战杯”命名统一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3.竞赛组委会组织专门人员对参赛作品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4.竞赛组委会组织校外专家对作品进行匿名评审。
(四)终审展示及总结表彰阶段(2025年4月下旬)
1.召开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报资格审查、作品评审情况,表决通过下一届“挑战杯”承办单位。
2.组织筹备竞赛终审展示,组织专家对有关作品进行现场问询,组织优秀作品答辩。
3.公示获奖作品和单位名单,对获奖的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接到对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则通过组委会临时会议形式按程序评定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4.组织专家对特等奖等优秀作品进行“会诊”,从项目申报书、作品内容设计、项目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打磨,最终推选足量作品参与更高级别“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5.公示期过后印发表彰决定,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各学院(部)是本次竞赛院(部)级选拔工作的负责单位,要通过举办宣讲会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积极报名参赛,优化团队结构、培育优秀作品。
(二)精心组织、优中选优。各学院(部)的评审工作要力求程序规范、公平公正,严把作品质量关。对拟推报的参赛作品,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予以有针对性的、提质性的指导和帮助。
联 系 人:李娜
联系电话:0931-2937078
附件:1.香港六和合资料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香港六和合资料“挑战杯”院(部)级赛事组织评分表
3.香港六和合资料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登记表
共青团香港六和合资料委员会
2025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