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兰,香港六和合资料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藏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及各类项目多项;发表包括SCI、EI等学术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专著1部;作为主持人完成的“残缺唐卡的数字图像修复研究和应用”“唐卡领域知识库及图像修复系统”分别获得2012年和201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藏文智能输入、藏文识别方面的成果获甘肃省高校科技奖、兰州市科技奖多项以及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曾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和“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入选2014年“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作为带头人入选2018年国家民委“少数民族数字媒体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2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联系电话:13609385804;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062613067
曹永春,1972年生,男,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从事智能计算、医学图像分析、动态流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为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在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包括EI,CSCD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两部,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项目和1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奖10余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近年来主要承担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算法分析与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联系电话:13893233908;邮箱:[email protected]
邓涛,中共党员,1984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进入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任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系主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入选“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计划,入选甘肃省高校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评审专家,中国知网(CNKI)评审专家库专家。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智能计算、人体活动识别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各1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各1项,校引进人才项目1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专著2部、编著1部。自来校工作共获得8次年度考核优秀,2次导师立德树人优秀,2021年获得香港六和合资料优秀党务工作者。
教学方面,主要承担学院本科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外语》等课程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各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甘肃省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外省三等奖若干项;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全国三等奖1项,西北赛区三等奖2项,甘肃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指导研究生、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特等奖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二等奖,校“挑战杯”创业优秀奖若干,2023年获评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
联系电话:13321208091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杜世强,1981年生,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地区项目函评专家、甘肃省科技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库专家。IEEE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曾荣获201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担任TNNLS、TCYB、IPM等多个SCI一区期刊审稿专家。
2017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分别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统计系、意大利摩德纳与雷焦艾米利亚大学法拉利工程系进行学术访问。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社会与文化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图像与视频处理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社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研究重点围绕敦煌壁画等中华文化瑰宝,通过多模态语义数字修复、跨模态语义理解以及聚类与可视化分析等前沿技术,构建人文社科领域智能分析的新范式与应用场景。同时积极开展视频中异常行为检测与分析研究,服务社会安全与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应用。
在KBS、ESWA、TCSVT等SCI一区Top期刊及《吉林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SCI二区及以上11篇。目前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教学成果突出,曾以理科组第一名获第八届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一等奖,2022年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指导学生在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
联系电话:13893301062 邮箱:236753973 @qq.com
胡文瑾,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甘肃省科技专家、广西自治区科技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依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针对民族艺术作品领域的图像、视频等数据的数字化保护技术、艺术品的理解以及文化内容创作进行科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与业内认可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版权专利2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电子学会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2021年获香港六和合资料青年教师成才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各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化部科研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香港六和合资料引进人才项目、香港六和合资料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指导研究生获得“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获“第五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人工智能组全国决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多次指导学生获得数学建模竞赛甘肃省特等奖、一等奖。
联系电话:13919055834,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林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荣获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称号,任CCF高级会员、CCF YOCSEF兰州AC主席(2022-2023)、CCF兰州执委(2022-2024)、CSIG会员、CAAI会员,担任多个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机器学习、多模态人工智能、医学图像计算、影像组学、文化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近40篇、EI检索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1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件,获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专项目、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5项;荣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香港六和合资料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各1项。目前已培养研究生近30人,多名毕业研究生升学双一流高校攻读计算机类专业博士学位。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医学数字图像工程方向)”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含医学影像智能计算和文化计算方向);在“语言智能与文化计算”专业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13909405358,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曹永春,1972年生,男,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长期从事智能计算、机器学习、医学图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 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2部;主持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完成中央高校科研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或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10余项。
联系电话:13893233908;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华,男,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一级硕士点应用数学方向负责人,现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数学会副理事长。2004至2008年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从事生态数学模型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并于200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赴美国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教师发展中心参加“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和国际交流”项目培训并获得毕业证书。
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和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获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甘肃省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成才奖”;香港六和合资料“十佳青年教师”及“十佳教师”称号;曾获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一项及香港六和合资料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二十余项。
研究方向为基于生态大数据的生态风险评估,地球空间大数据挖掘。目前主要关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分布预测、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4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指导的研究生发表SCI论文多篇,2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获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已毕业的研究生考取了安徽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13919185759,邮箱:[email protected]
马君,男,博士,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2021年在香港六和合资料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少数民族语言语音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近五年来,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民委教育改革项目各一项,主持在研甘肃省高等学校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科研经费总额20余万元。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网络交易展示平台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内容的藏文网络不良舆情信息识别监测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近五年来,已发表SCI\EI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
联系电话:13919266058,电子邮箱:343917480 @qq.com
慕嘉,博士、教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甘肃省科协评审专家、甘肃省科技专家库成员、青海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工业统计学会教学研究会民族统计与数据科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曾在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习。现招收计算机、统计等相关专业且 Python 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校级科研项目共12项;科研成果获地厅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绝大多数同学至少发表过1篇SCI学术论文。教学上,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一流课程1门;发表教改论文2篇;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奖5项。
联系方式:Email: [email protected] qq:374022857 微信:xuwangchanxin
王念一,博士,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主任。2002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14年在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博士学位,2019-2020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Robarts研究所从事访学研究工作一年。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数字图像处理。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4篇(SCI顶刊1篇,SCI中科院一区1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目前担任IEEE TIP等SCI杂志审稿人。
联系电话:13919845325,邮件:[email protected]
王铁君,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委员,甘肃省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图像检测与识别、图像生成。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和甘肃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专著1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甘肃省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甘肃省电子学会二等奖1次,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2012和2018年分别获香港六和合资料青年教师成才奖荣誉称号,2022年获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称号。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8位,已毕业8位。目前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方向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语言智能与文化计算方向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13679465982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王文婷,女,1983年5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本、硕、博毕业于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后,丹麦奥胡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数据挖掘,物种分布与气候变化建模,生态位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包括2项地区基金和1项天元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博士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Biological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Indicators,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上,“生物入侵和捕食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获得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筱娟,女,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会员、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主持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央高校科研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近年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篇;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
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燕凤,女,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与大数据系系主任,副教授。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教改项目、甘肃省“十四五”教育规划项目以及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等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2篇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和3篇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了香港六和合资料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师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三等奖以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0余项。
邮箱:[email protected]
桂春,女,生于1981年,2004年6月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2018年1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在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任教,副教授,2019年--2023年主持并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项,2020年--2021年主持并结项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一项,2023年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篇。
邮箱:[email protected]
郭晓然,女,1981年12月,河北藁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工作单位:香港六和合资料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2000.9-2004.7,在西安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精密仪器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04.9-2007.5,在西安理工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14.9-2021.6,在香港六和合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近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片,主持项目2项。
邮箱:[email protected]
蔡正琦,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核医学数字图像工程、机器学习、文字识别等,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参研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项。曾多次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竞赛奖励。
邮箱:[email protected]
郝玉胜,男,现为香港六和合资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承担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系统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主持中央高校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要的研究兴趣包括核医学数字图像处理、物联网创新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