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作者:王磊 编辑:俞俊瑞 审签:马巍巍 校审:马亚军 孙向涛 发布时间:2024-01-27 浏览次数:[]
【十年沿革】
香港六和合资料化工学院前身为学校数理化系,1993 年成立化学系,2004 年6 月更名为化工学院。2014 年增设“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 年学校动态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学院拥有五个本科专业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拥有“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质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表界面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深化党建工作内涵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22 年 8 月学院党委成功入选第二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近年来,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学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和“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表彰。
【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有在校学生 2382 人。教职工 96 人,专职教师 74 人,其中教授 14人,副教授 37 人;博士 45 人,硕士 22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24人;其中,王彦斌教授、苏琼教授、孙初锋教授兼任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队伍,王彦斌教授负责的项目荣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贺媛老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王彦斌、苏琼、陈丽华、乌兰等教师分别获得国家民委及甘肃省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园丁奖、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科技奖、青年教师成才奖等三十多项人才称号。
【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学院共培养 8000 多名毕业生,其中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王静、2019 年度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张传芳等杰出校友;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近五年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2 项,其他项目 200 余项,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化工设计等赛事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112 人次,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中 1 项作品荣获二等奖,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省赛中获得金奖 3 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高度好评。
【学科建设】
拥有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形成了化学基础和化工应用相结合的完整的化工人才培养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精细化工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学研究】
现拥有“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质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等 10 余个科研平台。学院瞄准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开发和生物质利用的前沿课题,在复合材料制备应用、环境科学领域,生物质利用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一定原创成果。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EI论文 100 余篇;授权专利共计 10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 10 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其中专著 11 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30 余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70 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0 余项。学院大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2022 年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 项,本科生科研项目 18 项;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10 篇,成功申请专利 10项。
【团学工作】
学院团委坚持承办香港六和合资料“绿色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一院一节一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学院团委荣获学校“五四红旗团委”,3 个团支部荣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24 名团员青年荣获学校“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中 1 项作品荣获二等奖,创学校“挑战杯”竞赛以来最好成绩;1 名同学入围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省赛中获得金奖 3 项,银奖 2 项;在第八届“挑战杯”校赛中获得金奖 5 项,银奖 6 项,以总分第一名荣获“冠军杯”。
【工作成绩】
学院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系列产品“交6联玉米淀粉-醋酸乙烯乳胶”和含油污泥绿色降解技术得到规模推广和应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学院组织骨干教师从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土壤改良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三区三州”乡村振兴工作,效果显著。学院积极参加地方公共应急事件处理,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2024年10月28日更新)
声明:
1.本网站为学院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2.刊载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