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香港六和合资料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现在是

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为我校作学术讲座

作者:罗海涛     编辑:扈永辰     审核: 刘彬      审签: 努妮莎      发布时间:2024-06-03     浏览次数:

    2024年62日下午,学院于期刊社学术报告厅开展了题为“对我国民族学/人类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兆荣教授主讲

彭教授从思维形态、理论范式、知识体系、田野作业及民族志取材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学/人类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彭兆荣教授首先强调了思维形态在民族学/人类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思维作为人类学知识谱系中的高频词汇,要区分原始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别

    随后,彭兆荣教授还探讨了理论问题。他认为,人类学研究的理论与理论范式包含着完全不同的维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普世价值的追求与限度,二是人类学理论的跨学科性;三是作为分析工作的人类学理论;四是作为人类学学科传统的理论。

    在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彭教授认为,人类学的知识首先指学科范畴内的知识体派,还包括民族志范式,甚至人类学博士论文的表达习惯、基本体例等。人类学的知识是体现人类学学科特点的重要依据。

    针对田野作业这一关键环节,彭教授分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强调,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商标”,“参与观察”成为了民族志专属性概念和方法, 也是“解剖麻雀”的具体行为。

    最后,彭兆荣教授就民族志取材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指出,民族志研究的主要功能就是用具体的、各式各样的材料说话。因此,求取事实的手段、能力、范围、效度也就成了民族志研究和调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讲座,学院师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以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材料去证明和说明所设问题。“多重证据法”无疑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上一条: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为我校作学术讲座 下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建欣教授为我校作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