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器件及量子信息研究所立足于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战略全局,面向物联网、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智能信息检测、绿色能源获取和储存、高效率光源和量子技术等研究领域,设立新型气敏传感器与光电传感器、太阳能转化与新型储能系统、高效发光材料与器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理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原子分子物理及非线性物理等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项目的实践场所。
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教师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近年来研究所承担各类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5项,项目经费500余万元。研究所成员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成员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研究所现有三个研究团队:智能传感与信息检测团队、光电技术及器件团队和量子信息团队。
1、智能传感与信息检测团队
传感与检测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课题组着眼本领域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致力于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与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发展具有特色的气敏传感技术,应用于西北生态环境和产业安全、人体疾病的呼气诊断等气敏传感领域。
目前主要研究工作以高性能气体传感应用需求为牵引,开展以下两个研究内容:(1)新型气体传感微纳米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2)气敏材料、器件及其集成系统的基础研究,通过对气体的监测,实现实时采集、处理并转换。
课题组研究人员:张国恒、邓小燕、陈琼、更藏多杰、李毛才让
2、光电技术及器件团队
光电技术及器件课题组聚焦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环境、能源和信息产业中有关光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综合应用为研究内容;使学生掌握光电转换、储能、光电感知和光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太阳能电池、发光器件、光电传感器件、超级电容器和二次电池等器件和系统的制造、检测、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在高效光源开发、光电信息检测、光电显示、新能源发电、离子电池(锂、钠、钾、锌、镁、铝等)、电动汽车、电气设备、物联网和新能源电网等领域就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努力为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及信息化产业建设贡献力量。
课题组研究人员:王培煜、焦海燕、陈万军、安秀加、杨宝
3、量子信息团队
量子信息科学主要是由物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它以量子光学、量子电动力学、量子信息论、以及量子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作为直接的理论基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激光科学与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作为主要的技术基础,以光子(场量子)和电子(实物粒子)作为信息和能量的载体,来研究量子信息的产生、发送、传递、接收、提取、识别、处理、控制及其在各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最佳应用等。该方向主要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理论、量子光学、原子分子物理以及非线性物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高次谐波和阿妙脉冲,空心原子的结构及其衰变动力学过程的相对论理论,冷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的量子信息处理,腔光机械系统中非线性效应和高阶边带效应,分析非线性复杂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讨论系统的同步等问题。
课题组研究人员:才让卓玛、刘利伟、李小勇、王向丽、才让措、石玉清